在位居国家主席夫人的风华之时,一夜间被假以罪名,投入监狱12年之久。出狱后倾其所有,不遗余力地参与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,这就是人们记忆中的王光美。
2006年10月17日,第二届“中国消除贫困奖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。王光美以“幸福工程”发起人身份获国家级“成就奖”。当会议宣布王光美已于五天前逝世时,全场肃立默哀,许多与会的贫困母亲代表热泪盈眶。
在王光美追思会上,当刘源代表王光美子女,把母亲的抚恤金和积蓄共15万元捐献幸福工程时,王光美魂归何处就引人关注,因为她的丈夫刘少奇已将骨灰撒入大海,而她生前又曾6次回到刘少奇的故乡湖南宁乡花明楼乡,还说过花明楼也是她的家乡。
王光美逝世后骨灰一直保存在刘源家中,后来才由子女们安葬在花明楼。那是花明楼景区一个鲜为人知的山坳,山峦环抱,松柏簇拥。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和一块褐色大理石前后组合的墓碑,庄严而俊秀。白色大理石上只有两个如同剪影般的刘少奇和王光美侧面头像,略小的褐色大理石上,雕刻着紧紧握在一起的两只手。墓碑上空无一字,更无落款和多余的装饰。当内涵丰富到无以用言辞来表述的时候,空白似乎是最好的选择。
这就是王光美传奇人生的最后归宿。墓碑按王光美子女们的意愿,由中央美院著名教授张得蒂设计,刘家的几位子女共同塑立。据说有关方面开始要求安葬时不要搞纪念性活动,好像怕涉及“文革”产生不好的影响,后来又有当地政府想借机筹备纪念性的典礼,刘源等子女们回应说,“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事,就由我们几个子女来办吧!”其实,刘家的事情哪里是这个家庭所能承受之重,分明和一段党史、国史相联结。我想,两个并肩的头像可能象征着刘少奇、王光美一生风雨同舟,共同走过生命的历程。而两只紧握的手,则使人想起当年刘少奇和王光美在受到不公正的批斗时,王光美奋不顾身冲上前去,和刘少奇的手紧紧握在一起。
王光美生前曾不顾八旬高龄参加刘少奇铜像揭幕和广场竣工典礼,而今花明楼最终接纳了这位历经风雨,阅尽沧桑的伟大母亲。出广场前行,沿山下的小路走上几百米,穿过一方水塘,一条石径通向前方,尽头的花岗石台阶上,大理石块围成了秀美的圆形草坪,那尊大理石碑就静谧地矗立正中。这尊内涵丰富、形式却简约的“无字碑”,让人想起许多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,感受到人生的本真与自然。
王光美的后半生尤其浓墨重彩,无怨无悔而宽厚淡泊,因诸多善举而圣洁。在她家里当了50多年老保姆的赵阿姨说,这些年光美的兜里不能超过十块钱,有了就要捐出去,她早就没有了钱的概念。她曾把丈夫的所有稿费和补发工资全部上缴党费,把家中祖传的6件宋、清时代藏品拍卖56.6万元,全部捐给幸福工程。后来她在家中看到了其中的一件,问女儿怎么回事,女儿说:“我想留下一件作为姥姥的念想,是花了8万元买回来的。”王光美轻声说:“你想留为啥不和我说呢!”女儿转身要走时,王光美叫住她:“你回来,我要跟你说句话:感谢你支持幸福工程!”
王光美墓区针对景区特点,设计严谨,寓意丰富深远,注重细节表达,各景点交相辉映,为园区增添了神韵。